越來越多的大型環境評價技術服務機構開始采用按需定制的服務模式,從單一的環境評價技術服務向以環境保護管家為中心的環境綜合服務發展。
Z近一段時間,經常出現關于環保管家的消息。網上搜索環保管家這個關鍵詞,百度顯示詞條高達46.6萬個,谷歌也有26萬個。有人懷疑這個環保管家到底在哪里神圣。
直截了當地說,環境保護管家是近年來興起的第三方環境服務,是傳統環境保護服務的升級務。關于環境保護管家的服務內容和服務范圍等,提到了一系列政策法規文件。
環保管家于2014年開始。本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國辦發〔2014〕69號),提出委托環境服務公司探索污染治理新模式,鼓勵地方政府引進環境服務公司開展綜合環境服務。
2016年4月15日,原環境保護部發表了《積極發揮環境保護作用促進供應方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環境大氣〔2016〕45號),正式引進了環境保護管家的概念,明確提出了
推動環境咨詢服務業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工業園區聘請第三方專業環保服務公司作為環保管家,為園區提供監控、監管、環保設施建設運營、污染治理等一體化環保服務和解決方案。
2017年8月,原環境保護部發布《關于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管理的實施意見》(環境規定財信〔2017〕172號),進一步提出鼓勵第三方管理機構提供環境綜合服務,培養企業污染管理新模式。
特別是到了2018年,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修改,環境評價資格被取消,新聞一出,環境保護管理者就直接推進了亮點時刻。
一方面,環境評價資格取消后,許多環境評價技術服務機構的生存問題,另一方面,系列政策強烈支持環境保護管家。古人說時代造英雄,現在的情況是,時代把環境評價技術服務機構和環境保護管家組合起來。
越來越多的大型環評技術服務機構開始嘗試采用按需定制的服務模式,逐漸從單一的環評技術服務向以“環保管家”為核心的環境綜合服務發展。
環境保護管家的服務對象包括生態環境部門、企業、園區、政府等,可以提供項目立項、計劃選址、環境評價、污染許可、環境監督、設備采購、政策解讀、設施運營等一站式的環境保護服務。
在環保產業飛速發展的宏大背景下,以第三方治理、綜合環保服務、環保管家服務為核心的現代環保服務產業體系加速形成。據中國環保產業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5年以后,環境服務收入超過設備、裝備、產品收入,2018年環境服務收入在環境保護產業收入總額中約占60%。
蘭州環保公司總結出剛開始的環境保護管家現在還存在系統不健全、服務效率低、智能化程度低等短板,但在環境服務業的黃金時代中,未來的發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