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指南工業園區》實現了減少污染和碳的協同效率,突出了集中處理,將基礎設施擴展到集中污水處理、加熱和蒸汽供應、余熱利用、固體廢物處理等。
日前,生態環境部修訂發布了《關于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產業園》(HJ131-2021)。新標準將在那里。
能源回收設備分公司的會員企業服務于各種園區和入駐園區的企業設備流程,提供各種設備和系統解決方案。新修訂的工業園區環評技術指南也將帶來可行性研究報告。應深入關注項目立項報告的變化。
根據《關于協調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加強高能耗、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防治的指導意見》的要求,碳排放評價納入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實施相關區域和行業碳峰值政策要求,促進減污降碳協調效率?!兑巹?a href='http://www.insearchofthelight.com/news/466.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_tag'>環境評價指南工業園區》以園區能源利用為核心,將碳減排納入規劃分析、現狀調查評價、環境影響預測評價、規劃方案綜合論證、優化調整、不良環境影響減緩對策措施。同時,對于以電力、鋼鐵、建材、有色金屬、石化、化工等重點碳排放行業為主導產業的園區,還需要考慮重點碳排放行業生產工藝的碳減排,調查園區碳排放控制水平與行業碳達峰要求的差距和降碳潛力,論證園區產業定位、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重點碳相關產業規模的環境合理性。為減少碳源排放,建設園區碳減排實施路徑提供技術支持,有效促進園區能源低碳轉型和工業綠色發展。
突出污染集中處理的基本要求,將基礎設施的類型擴展到污水集中處理、固體廢物(含危險廢物)集中處理、中水回用、集中供熱(冷卻)、余熱利用、集中供氣(含蒸汽)、供水、能源供應(含清潔低碳能源供應)等設施;進一步深化調查分析內容,包括基礎設施規模、布局、服務范圍、處理工藝、處理能力、實際運行效果、標準排放及配套管網建設;根據環境可行性論證,可能對環境產生重大不利影響,或不能滿足規劃實施的需要。難以有效實現園區污染集中處理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提出選址、規模、施工順序和處理工藝、出口設置、標準改造、中水回用及配套管網建設等優化調整建議,或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和共享建議。
突出特點。
工業企業規劃環境評價指南是評價園區規劃環境影響的重要技術指導文件。與2003年版指南相比,它主要具有以下三個突出特點:
一、工業園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導則,考慮到產業園區技術標準的統一性和差異性,明確了園區規劃環評Z基本、Z普遍的技術規定,突出了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險物質的區別化技術要求,強調了該指南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規劃環境評價指南工業園區》準確把握技術標準與法律法規的關系,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和配送、管理、服務改革要求,連接區域生態環境分區控制體系,加強規劃與項目環境評價的聯動,促進減少污染和碳的協同治理,簡化園區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建議,以及園區環境準入、園區碳減排等技術要求,將生態文明和優質發展的目標導向轉化為技術要求,為實現園區優質發展和環境高水平保護提供了技術方法。
三、規劃環境評價指南工業園區準確控制環境評價技術指南體系。在環境管理體系中,要對縱向承擔總體綱要、三線一單、橫向協調環境因素和專項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指南,努力解決技術標準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傳導、協調、銜接等關鍵問題。完善了上下貫通、左右銜接的技術標準體系建設,促進了各環評指南的協調。
主要內容。
修訂后,《規劃環評指南工業園區》主要包括前言和試用范圍。與現行指南相比,修訂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適應園區環境管理需要,擴大適用范圍。針對當前工業園區類型眾多,各地區管理的實際情況不同,比如浙江工業集聚區。上海和廣東的工業地塊都是按照園區管理進行的,責任主體明確。修訂后的《規劃環評導則工業園區》擴大了適用范圍,適用于國務院、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各類法定園區;國務院有關部門批準設立的各類園區。其他需要根據當地規定進行規劃環評的工業園區,可以參。
二、強調協同聯動,優化評價技術路徑。連接《總綱》,針對《規劃環評導則工業園區》承上啟下的功能定位,把握聯的思路,技術流程體現上下傳導的結構銜接邏輯,將三線一單對園區的剛性約束向上銜接,整合到評價的各個環節;結合現狀調查,影響預測評價結果,根據區域三線一單細化園區環境準入,對建設項目形成剛性約束和精準指導。在評價過程中,通過結果和評價過程的反饋,與規劃部門互動,開展公眾參與,及時調整。糾正各階段的評價結果,形成閉環,確保評價結論的科學性。為區域、園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業園區規劃實施和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目標提供技術保障。管理要求的動態連接。
三、深化環境污染防治,突出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核心。修訂后的《規劃環評導則工業園區》圍繞改善園區生態環境質量的核心目標,找出現狀,找出問題,預測影響,明確趨勢,提出對策,提高質量,跟蹤監測,實施保障。通過調查、評價、可追溯性,明確了環境質量改善的不足。通過預測新的環境影響,分析環境質量變化趨勢,明確了園區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方向。減緩環境影響的對策。在預防治理層面,協調措施、協調降碳量等主題,在規劃方案實施后,對園區存在的環境問題及規劃方案執行后可能造成的不利環境影響,以優化調整計劃為基礎,提出節約資源、減少碳排放。園區環境風險防范對策、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對策和措施,促進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
四、突出園區特色,增加環境風險評估和防治,加強基礎設施評優化等技術要求。對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險物質的園區,應根據環境風險現狀進行調查、預測和評價。風險防治的技術理念進行環境風險評估和防治。重點關注環境風險物質、風險源和風險受體調查、各種突發環境事件的環境風險影響、環境風險預警體系建設、突發環境風險事故應急響應、環境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和與區域風險防控體系銜接的環境風險防范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