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環評?
環評是我們平時對環境影響評價的簡稱,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會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并且提出預防或減輕對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使用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通俗來講,就是分析項目建成投產后對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有哪些,并提出針對性的污染防治對策和措施。
環評報告有哪幾種種類?
環評報告的種類是根據國家制定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來分類的,《名錄》是為加強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的合理管理,提高審批的效率而設立的。國家監管部門也會時常對該《名錄》不定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變更,各個地區也會根據地方特色制定相關補充內容。
通過名錄的分類,不同的項目的環評報告可以分為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環境影響評價登記表。
不做環境影響評價會有什么后果?
如果項目未做環評就完成建設,甚至直接投產,在沒有特殊政策制度的許可下,這已經是觸犯了相關法律,發生了未批先建及未驗先產的違法行為。針對此類行為,會以執法部門進行相應處罰。對于未批先建,據違法情節和危害后果,會罰處建設項目總投資額1%-5%的罰款,并可以責令恢復原狀;另外,《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于2017年10月1日修改實施后,對企業未經環保驗收,就擅自投入生產的違法行為,從原先的10萬元以下罰款提高到了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款。
對于未批先建的項目,還需要補充一點,有的項目無論什么原因,發生了未批先建的事實,后期經過處罰是可以補充手續的,但是,也同樣存在很多未批先建項目,處罰完后只有恢復原狀的結果,這是因為項目建設之前未做環評,加上企業在這方便不夠專業,了解不深,所以環評公示對于項目本身選址等重要條件無法把關,一旦項目存在“硬傷”,項目也是終究不會通過審批,從而造成前功盡棄的結果,浪費時間和金錢。由此可見環評的重要性!